新华社长沙9月10日电(记者明星)享有“中国南方葡萄沟”美誉的湖南省中方县桐木镇,有一株神奇的“百年老藤”。
这株葡萄树,壮实的藤蔓四处延伸,葡萄架面积竟有400多平方米。夏末秋初时节,成熟的果实犹如紫水晶,清凉爽口,汁多味甜,吃下去唇齿留香。
它的主人是桐木镇大松坡村村民梁厚斌。依靠它的品牌效应,梁厚斌办起了“百年老藤农家乐”,买了3台汽车,过上了小康生活。
“现在不仅卖葡萄,卖葡萄酒,还卖风景。”梁厚斌的小院子里,不少游人在此观赏山野风光,品尝农家美食,厨房内飘出饭菜的香味。
名为“湘珍珠”的中方县的野生刺葡萄。
中方县的野生刺葡萄因枝条长刺、形似珍珠被称为“湘珍珠”,在中方有400年的种植历史。这株“老藤”名气很大,它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刺葡萄藤”。“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还为它题写了“百年老藤”的称号。
葡萄园里话丰年,梁厚斌说起“百年老藤”的沧桑巨变,道道皱纹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与中国西北的绿洲葡萄品种不同,这里的刺葡萄由当地深山的野生葡萄“驯化”而来。“百年老藤”出生在清末年间,原本生长在村边的半山腰上。上世纪20年代初,梁厚斌的祖辈将其移栽在自家门前。从此,它见证了梁家乃至乡村的变迁。
“过去结果了,自家吃一点,乡亲们路过时渴了,也摘几串解解渴。”梁厚斌说,“上世纪90年代,这株老藤产量增大,家里吃不完,每年9至10月间,梁家人就挑着箩筐,装满刺葡萄去集市卖,换一点油盐钱。”
当年的桐木镇,村民以种田为生,生活贫困。“百年老藤”的刺葡萄味道传开后,乡亲们找到梁厚斌学习种植。梁厚斌慷慨地将老藤的葡萄枝条分给一些乡邻,并传授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的技术。
“百年老藤”的主人梁厚斌正在采摘刺葡萄。老梁一家人通过种植刺葡萄,办农家乐,发家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新华社记者明星摄
一片片葡萄园开始在桐木镇涌现。6年多前,中方县决定加快发展特色产业,以桐木镇为核心,打造“中国南方葡萄沟”,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中方县县长张家铣介绍,“经过注册登记,中方县刺葡萄统一‘湘珍珠’品牌,统一包装,上省城、进京城进行宣传推销,还与新疆吐鲁番结成了对子,南北呼应,携手共进。”
随着产业发展、品牌推广,桐木镇及周边乡镇形成了近2万亩的连片葡萄园。当地将其命名为“蒲海”。冲着“百年老藤”和“蒲海”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最受益的还是老梁家。县里请来了专家,对这株葡萄树年龄进行了鉴定,老藤产的刺葡萄每公斤从2元涨到20元,每年葡萄收益达到20万元。梁厚斌还在刺葡萄藤下喂了200多只土鸡,鸡粪是上好的农家肥,土鸡每斤可以卖30多元,农家乐每年也有10多万元纯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
为让刺葡萄顺利销售出去,中方县今年9月8日举办刺葡萄节和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邀请各大电商平台和社会企业,对接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如今,电商采购车开进了乡村,农户每天几乎都有电商的订单,每一串刺葡萄都可以查询采摘时间和管理人姓名等“身份信息”。
享有“中国南方葡萄沟”美誉的湖南中方县桐木镇,葡萄架下游人如织。新华社记者明星摄
酿酒企业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在中方县南方葡萄沟酒庄有限公司,巨大的酒庄蒸馏设备正在运作,厂房传来阵阵酒香。酒庄负责人赵建喜介绍,当初投资这家酒庄,是看中了刺葡萄的“中国纯血统”,以及刺葡萄中所含的花青素和白藜芦醇等营养元素。
“酒庄现在也是消化当地葡萄的一个重要力量。我们选用本地葡萄酿造干红、蒸馏白兰地、葡香型白酒、葡萄果汁。年产量可达1000吨,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人。”赵建喜说。
目前,中方县刺葡萄种植面积超过6万亩,通过延伸发展了“葡萄文化”,带动“葡萄架下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每年吸引游客10余万人次。
张家铣告诉记者,刺葡萄等绿色农业产业已帮助全县近1.1万名贫困户战胜贫困、奔向小康,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