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州 谢荣耀
中国古典园林有造园“三境”之说,即“生境、画境、意境”三者的结合。盆景作为大自然和园林的缩影,当然也有“三境”的要求。关注爱木盆景,和爱木一起玩盆景。只有具备这“三境”,才能称得上好作品。“生境”体现的是作品的自然美,“画境”体现的是作品的艺术美,而“意境”体现的是作品的内涵美,是盆景美的升华,是审美的至高境界。
盆景作品的意境,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自然生成的。它是人的主观意识作用于自然客观事物的结果。具体来说,就是盆景创作者在制作盆景时,要对作品赋予明确的主题。而主题的确立,要靠作者运用自己的学识、生活积累和思想认识去构思,并赋予作品,这样才能通过作品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才能使观赏者产生同感和联想,才能达到盆景的审美境界。而这就需要创造!
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盆景创作也是要先确立主题,即所谓的“意在笔先”。但盆景创作又不完全等同于其他艺术创作,因它是有生命的艺术,还有“生境”的要求。因此,盆景创作主题的确立,既可以是在动手前先确定,再根据想要表现的内容去物色制作的树桩和材料;也可以在取得自己喜欢的树桩和材料后,根据树桩或材料的基础和状态,来构思造型和主题,再进行创作。
如我在创作《春风着意化为桥》这一作品时,就是先购回树桩,再确定主题进行创作的(图1)。
图1 春风着意化为桥 榕树 谢荣耀作(现存美国西雅图国家博物馆)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这棵榕树怪桩。这是一株连根的榕树头树桩。严格说,起初只是几根拱型的榕树根。我被它那奇特的根系和造型吸引住了。再细细端详,脑海里浮现出记忆中故乡的村野图景,它不正可以塑造乡村小桥流水图吗?于是,我购回树桩后,按照记忆的印象进行构思和创作。关注爱木盆景,和爱木一起玩盆景。在长1.2米的宜兴浅盆之上,利用树根稍稍带拱弯的特点,把它的两头栽于土中,中间一段留空,塑造连根桥式造型,使之成为一座天然的树桥。树桥两侧,分别长成主次两组树,分布自然,高低错落,盘根错节,野味十足,如桥头的古榕。树桥下两边的根部位置分别用广东特产的英石堆砌,中间形成一条弯曲的小河,树桥犹如从小河上凌空架起。经过年复一年近十个春秋的不懈耕耘,盆景基本成型,一幅乡村的天然小桥流水图景跃然盆上!
盆景意境的创造,还包括盆景意境的升华。意境的升华,是对盆景作品所表达主题的再认识和深化,这也是盆景意境再创作的过程。它可以通过创作者或欣赏者主观认识的深化,通过对原盆景主题的进一步联想发挥去达到,使意境更加丰富;也可以通过盆景的组合,使盆景表现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使作品的意境得到延伸,从而实现审美认识的升华。如我的雀梅盆景《故乡三部曲》,就是有意识地把三盆造型不同的雀梅盆景,通过有机组合和主题的再提炼,使主题和欣赏境界得到新的提升。
《童年的梦想》——利用树身曲折的造型及原“屈曲莫道无远志”的主题,表现故乡的童年及梦想:就像一只欲展翅高飞的雏鹰,羽毛初长,却志存高远,梦想有一天翱翔蓝天,飞向远方(图2)!
图2 童年的梦想 雀梅 谢荣耀作(故乡三部曲之一)
《故乡之魂》——以斜飘根系为主干,在飘长远处枝身折返并呈枝叶繁茂之态,以此表现游子的思乡情怀:经多年打拼,终于羽毛丰满,鲲鹏展翅,梦想成真。关注爱木盆景,和爱木一起玩盆景。但远离故土,漂泊远方,不禁回望魂牵。毕竟那里是我的根,那里有我的魂(图3)!
图3 故乡之魂雀梅 雀梅 谢荣耀作(故乡三部曲之二)
《横林待鸟归》——通过一头多干、枝叶繁盛的连根造型,体现故乡母亲的胸怀和盼望:外面的世界虽然精彩,但故乡永远是梦萦的地方。它以母亲的胸怀,张开宽广的臂膀,随时等候倦鸟的回巢,迎接游子的归来(图4)!
图4 横林待鸟归 雀梅 谢荣耀作(故乡三部曲之三)
原载:《中国花卉盆景》,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认可爱木盆景最好的方式——转发,
顶爱木盆景最好的方式——关注,
关注爱木盆景,和爱木一起玩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