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 一位哲学家
想成为真正强大的国家,应该从儿童开始教育
众所周知,9月1日被全世界很多国家定为新学期的开学日。为了表现出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视,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这天都会举行各式各样的庆典活动。不过很少有人知道,俄罗斯还专门将这一天定为法定节日,并取名为“课”或“祖国知识日”(Knowledge Day)
那么俄罗斯的“开学日”与其他国家有什么不同呢?
▲儿童、鲜花、军服、上学
俄罗斯的“胜利课”与“知识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俄罗斯人的学校开始渐渐习惯在9月1日这天举办一个欢迎一年级新生的开学典礼。在典礼上,学校老师会向那些懵懂少年介绍俄罗斯民族的光辉历史,以激发这些孩子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学校经常会请当地老兵来为儿童演讲
最开始的时候,这一节“勇敢之课”(Lesson in Valor)中,老师们往往给孩子们讲述讲授国家和民族的胜利史,包括军事、外交、科技、体育等各个领域光辉历史。这节课的授课内容极广泛,其中军事方面包括拿破仑战争、库利科沃会战、波尔塔瓦会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库尔斯克会战等等。
▲俄罗斯老兵为孩子们讲述
他们的峥嵘岁月
后来,在1984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以法令的形式,将9月1日这个为最幼小的孩子讲述历史、追思先人、纪念勇士的日子定为了官方节日。从此,这个代表着教育、爱国和传承的节日被正式扩大到所有苏联加盟国甚至一些东欧国家中。
▲这一天男孩女孩们都会身着正装,
体现节日的庄严气氛
在9月1日这一天,全苏联(俄罗斯)所有准备第一天上学的新生儿童们都会手拿一束花,准备献给老师们。男孩子们会穿着西装,而小女孩们会佩戴上洁白的缎带,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衣服。少年军校的儿童则会穿上军装参加。
▲乌克兰虽然跟俄罗斯翻脸,
但依然保留了这个习俗
孩子们都会依照年级在路边排成一行,随后,一位一年级小女孩将会坐在一位被推选出来的最高年级——十一年级男孩的肩上,走过孩子们排列出的行伍,并使劲摇动手中的铃铛。这铃声象征着新学期的正式开始,被称为“新学期的开学铃”。(First Bell)
随后,其他年级的学生开始上课,而一年级新生将会被组织起来,接受老师们传授的宝贵而特殊的第一课:
比如,1812年勇敢的俄罗斯人民是如何在冰天雪地中收复了莫斯科,并赶走了入侵的法国人;1941年,刚刚通过红场检阅的苏联士兵是如何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抵挡住纳粹战无不胜的攻势;1961年,英雄的航天员加加林又是如何登上“东方1号”,成为走向太空的第一人。俄罗斯人改变世界的十大发明等...
▲曾任大学教师的梅德韦杰夫
也经常参加当地学校的知识日
种种俄罗斯民族取得的成就、伟大的胜利、抵御的强敌和失败的教训,都会在这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上被教师们、老兵们、甚至是当地政府教授给第一天上学的孩子们。
▲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参加
“俄罗斯国防部直属女子寄宿学院”的知识日
在这种活动氛围下,都每年的这堂课都是一堂最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刚入学的孩子们在静静聆听先辈们或英勇或哀伤的往事时,都会在心中树立起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也许那就是他们日后为之奋斗努力的榜样和目标。
而这堂别开生面的第一节课也毫无疑问会被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永生铭记,成为整个俄罗斯民族最深沉的记忆与传承。
▲普京有时也会在“知识日”造访学校
相而比于俄罗斯人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经历的磨难与辉煌的胜利,我们中国近代上百年的血泪史又何差之有呢?
显然我们如今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教育是缺失的,甚至前段时间还有人不知廉耻的穿上日本军服在抗战遗址摆拍。更有研究生高学位的人在网上公然辱骂国家和民族。本应该为卫国战争胜利而感到光荣的我们中间,竟然还会出现这种败类!
▲某大学研究生公然辱骂国家和民族
目前已经被学校开除学籍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强吞我国东北开始,中华民族也在这场充满血泪与悲歌的战争中留下了无数的英雄事迹与悲壮故事。我真想把那些败类的脑袋按在屏幕上让他好好看看,什么才是中国人。
“守土有责,决不南渡,肝脑涂地,亦所不惜”——范筑先(1882-1938)聊城县县长兼保安司令。
1937年10月日军进攻山东,韩复榘两次要求范筑先率部南撤,均被范筑先拒绝,并发出上面这句通电。他的儿子范树民在与日军作战中牺牲,他忍者悲痛说:“我儿为国家民族战死疆场,是死得其所。”之后聊城失守,范筑先身受重伤,不愿被俘,举枪自尽,壮烈殉国。
“每次飞机起飞的时候,我都当做是最后的飞行,与日本人作战,我从来没想着回来!”——陈怀民(1916-1938)第4航空大队飞行员。
1938年武汉上空的4.29空战中,陈怀民驾驶着落后的战斗机在击落一架敌机后,受到5架敌机的围攻,他的飞机被击毁冒烟,当时本来可以跳伞求生,但是他猛拉操纵杆撞向敌机,与日本王牌飞行员“红武士”高桥宪一同归于尽。
“何以对国家?何以对民族?宁做战死鬼,不作亡国奴!”——黄启东(1891-1938)第23师少将参谋长
徐州会战期间,日军土肥原率领精锐第十四师团南下猛攻菏泽,23师在郓城、菏泽坚持作战数昼夜,弹尽粮绝伤亡惨重,师长李必藩牺牲后,黄启东亲率余部冲锋时头部中弹,仍然坚持让警卫员背着他指挥战斗,最后颤抖着说出上述话后壮烈牺牲。
“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指抗日到底)不会动摇。”——杨靖宇(1905-1940)东北抗联司令。
1938年日军对抗联进行“围剿”。50多天的包围中,抗联几乎弹尽粮绝,战士们只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将衣中棉絮掏出来吞咽。日军曾千方百计诱其投降,杨靖宇做出了上述表态,不久后壮烈牺牲。
“抗战到底,矢志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刘湘(1889-1938)第23集团军总司令,四川主席。
抗战开始后不久,蒋介石命令川军出川作战。面对岌岌可危的局势,原本被视作只知内战的四川主席刘湘毅然决定带病亲征。手下都劝他不必亲自出征,他说:“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最终他在前线旧病复发,时常吐血,死前留下“川军抗战到底”遗嘱。
每个国家都有英雄,但正是千千万万如这样直面死亡、以身许国的先辈前赴后继的牺牲,才换来了中国最终的胜利。在那场长达14年的血与泪的洗礼中,中华大地上不知涌现出催人泪下的悲情人物。
他们用生命为他们的下一代人铺就了和平的道路,不仅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将来能为我们的下一代留下什么呢?
▲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和面容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幸运的是,我们的国家没有忘记英雄。9月3日,即日本签署投降书的第二天,被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但英雄不是用来仅仅在纪念日悼念一下的——我们英雄的先人们值得我们更多的崇敬和铭记。
▲尊重老兵,缅怀先烈,人人有责!
而这种崇敬和铭记应当从儿童教育开始!
回过头看俄罗斯的“知识日”——在正式开始学习科学知识之前,让孩子们首先知道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由何而来、令他们暖饱的衣食从何而生、他们脚下的和平又由谁而筑,这难道不正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所缺失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