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茶家丨一场茶界盛会,几多“劲头”思考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4

好友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7 07:57: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观茶家丨一场茶界盛会,几多“劲头”思考潮新闻 记者 谢燕青2024-10-26 07:21全网传播量1.4万“每天饮用3杯茶或6-8克茶可有效延缓衰老。”10月18日,在第33届中国茶业科技年会暨首届茶文化年会主题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以《茶的延缓衰老作用与产品开发》为题,进一步证明和支撑了“不是你容颜易老,而是你喝茶太少”的“热议词条”。第33届中国茶业科技年会暨首届茶文化年会现场中国茶业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和创新重点、年轻人茶叶消费的基本规律特征、AI赋能茶叶生产管理……聚焦茶行业科技创新的热点、茶文化交融发展的亮点,这次年会首次将茶科技和茶文化相结合,以“科技赋能、文化铸魂”来回答,如何做好中国茶产业发展这篇文章。年会虽然只有短短三天,但带给大家的思考悠长、后劲十足。这股“劲”,是茶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未来奋进的有力支撑。世界第一的底气,中国茶发展有“冲劲”中国茶产业的这股“劲”,是有来处的,它来自对自身实力和发展的深刻洞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国家,茶产业作为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快速发展,产值规模稳定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2023年,我国茶园面积突破5200万亩,产量达350万吨,国内茶叶消费量、茶类和品类数量、出口额、绿茶和特种茶出口等指标均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姜仁华指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能生产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六大茶类的国家。近年来,六大茶类全面发力,形成了以绿茶为主导、六大茶类协同发展的新局面。”2023年,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产量占比分别约为57.9%、14.7%、10.0%、13.7%、3.0%和0.7%。径山茶园目前,我国共有21个产茶省(区、市),1000多个产茶县(市、区),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区域、东南沿海优质乌龙茶重点区域、长江上中游特色及出口绿茶重点区域和西南红茶及特种茶重点区域四大优势特色产区,目前四大优势产区产量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90%以上。自古以为,中国人在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用茶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叶习俗,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传播到全世界。我国牵头组织推动联合国设立的“国际茶日”已是全球农业领域的国际性节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进一步深化了茶文化交流互鉴。茶科技和茶文化双向发力,让中国茶有了更多新可能。新昌县建有浙江省级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中国大佛龙井研究院,为精品茶提供强有力的创新服务支撑,扁形茶机远销全国16省市和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产茶大国,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湖南省古丈县牛角村将苗寨文化、饮茶文化与生态优势相结合,全力发展有机茶产业和茶旅产业,目前全村年茶叶产值达1.5亿元,年旅游总收入2.3亿元。茶产业大省四川立足市场需求,持续发展以名优绿茶为主,工夫红茶、茉莉花茶、优质黑茶为辅的传统优势产品,创新发展黄化茶、白化茶、紫色茶等特色产品,强化品牌体系建设和培育。制茶 图源:新华社在这场年度“重头戏”中,我们看到了文化、产业、科技深度融合碰撞的新技术、新标准和新势能,走在茶业“新”路上,让我们感受到一股向上、向前进发,走在前头的“劲”。突破茶产业瓶颈,让发展更有“韧劲”茶产业的发展基础在过去,突破在当下。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茶业高质量发展有基础、有经验、有典型,但面对的挑战、压力和困难不可小觑。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中国茶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日益凸显。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指出,随着我国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尤其是最近几年新种植茶园的投产,我国茶叶产量保持着高比例增长。茶产量产值持续攀升的另一面,是我国茶叶消费端的增长乏力。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低档茶的需求随之减少,仅占茶叶总产量的20%左右,大部分积压库存,难以销售,最后被丢弃。“科技创新是驱动传统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刘仲华表示,进入21世纪,名优茶成为主流产品。人工采茶、手工或半机械化加工,在名优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手工作业为主的背景下,茶叶生产加工存在效率低、品质稳定性不高的问题。“在新的时代坐标上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就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形成新的技术体系,融入新的产业装备,推进生产技术升级,推进茶产业朝向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跨域。”数字化茶树育苗资源圃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富裕一方百姓。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关键。在茶叶科技分会场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陈常颂和大家分享的其中一个茶树新品种,有个浪漫的名字“春闺”,它适制乌龙茶、绿茶和红茶,制乌龙茶具有独特的茉莉香型,目前已推广至福建、江西、湖北等茶区用于多个茶类生产。突破茶树分子育种技术瓶颈,加大茶树品种创新力度,为茶叶品质提升奠定了基因基础。刘仲华在年会报告中重点介绍了茶在延缓皮肤衰老、减轻神经衰老、增强技艺、调节睡眠、抗焦虑和精神抑郁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他表示:“科学的作用,一方面是做好茶叶的品质和安全,多开发新产品;一方面是通过科学技术的研究,来拉动茶叶的科学健康消费。”在茶叶消费人群中,年轻群体正在崛起,逐渐成为中坚力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富桥发布的《年轻群体茶叶消费行为研究报告(2024)》,基于8大城市2000份消费问卷数据,详细剖析了当前我国年轻消费群体的茶叶消费与购买行为,揭示了茶叶消费的基本规律特征。报告建议要选择适宜的推广方式、利用高效的销售渠道、围绕解压和健康的核心卖点,打造适合年轻人的产品。新茶饮推进茶产业科技创新,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在一点一滴的尝试中,中国茶产业突破瓶颈,表现出的活力和韧劲,为新的发展跃升做好了准备。茶文化传播多向奔赴,鼓足“干劲”向未来在这次会议上,首届茶文化年会成为一大亮点。围绕“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根本指导,全力助推茶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们进行了研讨交流。茶文化是传统茶产业转型升级的灵魂。刘仲华表示,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传统茶文化,尤其是在挖掘丰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茶文旅融合产业、文创产业等方面着力。“云南26个民族都饮茶,各民族都有多姿多彩的制茶、饮茶习俗及其茶文化,其茶俗、茶礼、茶祭祀、茶图腾等都在演绎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原副巡视员毕虹表示,云南在培育茶叶品牌的同时培育好茶文化品牌,做好新时代的传承,开创呈现云南茶文化的路径,创新文化产品形态,形成新的产品业态。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余文权指出,要把茶文化做成产业,使茶文化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传统茶文化焕发新生机。要加强传统茶文化的系统研究,茶叶遗址遗迹的保存保护,把茶文化的文脉传下去。开展“茶+”等创意设计,开发各类文创产品,让茶文创“小产品”成就“大产业”。景迈山翁基古寨 图源:新华社值得关注的是,第33届中国茶业科技年会暨首届茶文化年会开幕式上,15名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文化传播大使”正式受聘,开创了茶文化全面传播的新局面。为进一步助推“三茶”统筹发展,推动中国茶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于今年开展选聘“茶文化传播大使”活动。历时一年多的时间,15名“茶文化传播大使”正式诞生。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覆盖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等重点区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深圳华祥苑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王艳曾作为茶艺师,多次参与重要外交茶叙,传播中国茶文化。她希望在接下来的岁月里,继续成为一座桥梁,让更多人爱上中国茶,了解中国茶的魅力和茶文化蕴含的力量。河南省茶叶商会培训中心主任李亚磊在当选“茶文化传播大使”后表示,要做好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和河南本地的中原特色文化的传播工作。大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李莉将以六进的方式,向社会各界人士和国际友人宣传普及茶文化。浙江狮峰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施小云将在人才培训上下功夫,培养更多行业人才,在对外贸易和交流过程中,做好中国茶国际传播的使者。“茶文化传播大使”合力奔赴,让茶文化更有力量、更有温度。茶文化传播有“干劲”,茶产业未来有“盼头”。茶树新品种等成果展示13位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的现场茶文化报告、23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的专题报告、24项具有应用前景的茶树新品种、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展示推介,这些数字背后,折射出了中国茶业蓬勃向上的发展镜像,映照出茶文化与美好生活的融合魅力。未来,大家“劲”往一处使,中国茶产业的明天,也将迎来新的机遇。“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苏ICP备15013131号-2|苗木市场、湖州苗木、长兴苗木 ( 苏ICP备15013131号-2 )

GMT+8, 2024-12-22 17:56 , Processed in 0.341066 second(s), 19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