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市场、湖州苗木、长兴苗木

标题: 英美主流媒体报道中国愈发理性、正面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8-13 15:49
标题: 英美主流媒体报道中国愈发理性、正面
2018-08-13 09:42:20来源:求是[url=]分享[/url]
字号:


摘要:总体看来,英美媒体开始以更加理性、正面的态度认识中国。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中国的一举一动备受国际社会关注。在西方国家,主流媒体报道是民众了解中国发展的重要渠道,对民众的政治认知有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选择英美两国主流媒体《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考察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这三家主流媒体对中国共产党的报道。着重研究如下三个问题:英美主流媒体是如何认知中国共产党的?其认知有何特点?如何提升中国发展的国际话语权?

一、肯定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成就,盛赞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发展速度之快,成就之大令世界瞩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展开,“五位一体”建设成果丰硕,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英美主流媒体客观评价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成就,盛赞其卓越的领导力。三家媒体认为,中国共产党近年来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中国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高度的民族自信心凝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上。

1.中国共产党开放共赢的执政理念,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共产党开放共赢的执政理念深获媒体肯定。三家媒体认为,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过去五年里,不仅在亚洲,而且在非洲、欧洲甚至在南美等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这种提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二是日益彰显的大国担当为世界稳定发展贡献了正能量。《华盛顿邮报》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话“没有哪个国家能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赞赏习近平主席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努力,肯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卫报》社论指出,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将中国定位为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和气候变化行动的倡导者,他被誉为推动世界进步的力量。对于中国展现出的大国担当,《纽约时报》评价说,习近平主席成功地将中国定位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他在华盛顿后退的时候挺身而出,在达沃斯呼吁支持经济全球化并支持巴黎气候变化协定。

2.中国共产党持续有效的政党治理,增强了民众的政治信任度。三家媒体对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治理赞誉有加,对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举措进行了较长时期的跟踪报道。他们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持续的反腐行动得到了公众的大力支持,是他深得民心的重要原因之一。反腐败的持续有效开展改变了党内贪污的政治面貌,提高了党的威信,增强了民众的政治信任度。《华盛顿邮报》早在2016年就曾盛赞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力,认为只有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果断的国家元首才能使中国走上有意义的改革之路。党的十九大召开前,三家媒体多篇报道肯定了习近平总书记治理腐败的成效,指出过去五年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且得到巩固和发展。《纽约时报》报道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吸取了由于意识形态混乱所造成的苏联解体的教训,在党内加强党员的马列主义信仰教育,以更大的力度铲除腐败,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卫报》文章肯定了反腐败对于执政党的意义,认为反腐败是中国共产党自我纠正和自我矫正的行动。

3.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民族自信心,凝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在三家媒体看来,中国共产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塑造了一个自信的中国,凝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这种自信首先体现在对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和中国文化的信心上。《华盛顿邮报》指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充满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政治哲学与西方截然相反,西方意义上的政治改革理念现在已经完全被抛弃。在文化自信层面,有媒体文章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没有任何领导人如此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并维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在英美媒体视野里,中国共产党的自信还体现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恢复中国的大国地位上。《华盛顿邮报》总结到,习近平主席是一位非常自信的领导人,他使中国更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在整个亚洲更加自信。《卫报》肯定习近平主席是一位有抱负心且充满自信心的领导人。该报还认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恢复中国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中国需要一位强有力的领导人,而习近平主席是公认的合适人选。

二、全面解读党的十九大报告

最近一段时间,党的十九大报告成为英美媒体报道的重点,其关注维度涉及多个层面,但主要关注点高度聚焦于新时代的提法、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蓝图以及评估中国民主发展方向。

1.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对中国发展方位的新认知,也是外媒关注党的十九大的高频词汇。有的媒体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将是中国实现大国复兴并为国际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是中国实力的新时代。《纽约时报》认为,中国在不模仿西方价值观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发展,这为其他希望在保持独立的同时亟须加快发展的国家提供了一个全新选择。《华盛顿邮报》指出,新时代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卫报》根据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认为中国的新时代是充满信心的时代。

2.热议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蓝图。三家媒体特别关注某些词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出现的频度,认为词频的变化直接折射出执政党执政理念和方向的变化。《纽约时报》总结了党的十九大的三大关键词:强国、改革、矛盾,并统计了报告中26次使用了“强国”或“大国”来描述中国,认为在军事实力、科技、互联网和国家责任方面,中国会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强国。《华盛顿邮报》对十九大报告中的“伟大复兴”一词进行了词频的统计,指出这一词汇27次被提及。该报认为如此重视民族复兴在中国共产党的报告中前所未有,并肯定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多层次计划。《华盛顿邮报》报道称,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重申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这些目标将使更多的人摆脱贫困。《纽约时报》刊文指出,习近平主席执政的愿景聚焦于中国的伟大复兴即中国梦的实现上。《卫报》评论认为,十九大报告传递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未来前景的乐观判断,展示出中国在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自信。《卫报》还十分赞赏十九大报告中除了小康目标之外,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的复兴梦想提出的为期30年的发展路线图。该报同时认为,中国的发展政策更为积极进取。在对中国自信的原因进行解读时,《卫报》总结了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国在较长时间内稳定了经济并使之保持了健康增长,尤其是在经历了十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仍保持稳定增长。这与西方特别是美国、欧洲的不稳定、自我怀疑形成鲜明对比,这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从领导层来看,中国目前拥有自律、强大的一代领导人。

3.评估中国民主发展方向。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发展方向一直备受西方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迈出了重大步伐,全面依法治国有序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更好地从制度层面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民众合法权益。英美媒体在事实评价层面肯定了中国民主的进步,如在政党治理方面,肯定限制官员滥用权力、从严治党的意义。但在价值评价层面,英美媒体仍然无法摆脱西方中心论的影响,或者说无法摆脱西方民主原教旨主义思想的禁锢,对中国民主发展仍存有偏见。

三、英美主流媒体报道的话语特点分析

1.对中国认知的客观性有所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西方主流媒体在报道中国发展成就时更加客观积极。英美主流媒体对党的十九大的报道中,对习近平总书记个人卓越的领导才能,对中国近年来高速发展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在与美国奉行保守主义、逆全球化潮流的对比中,赞赏中国拥抱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并对中国在国际治理方面表现出的大国担当高度认可。总体看来,英美媒体开始以更加理性、正面的态度认识中国。

英美主流媒体积极客观报道中国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中国发展的辉煌成就,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同时也展示出中国道路的强大魅力,这是其报道客观性提高的基础。二是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格局,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中国一系列新的外交理念的提出,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三是中国日益意识到加强国际话语权建设的重要性,更加积极主动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在相当程度上回应了国外对中国发展不确定性的猜测。

2.一些消极报道背后反映出强烈的西方价值观。英美媒体对党的十九大的关注虽然不乏认可,但其消极报道背后仍体现着强烈的西方价值观,表现在报道中就是常用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词语。在定义西方体制时,西方媒体喜欢用民主体制来表达,而在谈到中国的政治体制时,威权体制则是其钟爱的术语。话语背后折射出的意识形态偏见可见一斑。

总体来说,英美主流媒体对党的十九大的报道和对中国共产党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建构了两国民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以及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西方对中国报道的客观性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同时我们也要强调,中国发展的外部话语环境仍较为严峻,西方话语霸权短期内不可能消失。为此,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话语权。首先,要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增强对外话语的感召力。这一话语体系应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为基础,解码中国奇迹,科学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性及其现实逻辑。其次,要强化精准细致对外传播,提升中国道路国际话语传播能力。考虑跨国家、跨文化的差异性,倡导传播主体多元化。再次,要主动设置国际议题,引导国际舆论方向。在提升国际话语权的进程中,要改变被动应对的局面,主动出击才能更好地维护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当然,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努力。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话语权建构视阈下的国外中国道路研究评析”[14YJC710045]和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与评价研究”[18BKS078]阶段性成果)

(夏金梅 杨柳缨子,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红旗文稿》2018/15

原题:英美主流媒体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与评价

责编:刘思悦









欢迎光临 苗木市场、湖州苗木、长兴苗木 (http://cnmiaomu.cnyunapp.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